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走进苦水 > 苦水咨讯

一人一世界,一佛一菩提

2018/4/16 10:39:38      点击:

一人一世界,一佛一菩提。

<李佛传奇故事>——编写后记

作者:苗汀

岁月无痕迹。在民间,有痕迹者,方为情怀做事所感动而流芳百世。300年来,民间的大众不但没有忘记风颠和尚,而且始终以怀念、信仰、尊崇、美化、供奉的方式,来记住风颠和尚,以及一生的传奇故事,这是民间的奇迹!奇迹的真谛是:无非是不忘风颠和尚的恩情,弘扬博爱的精神,期望现实生活中不断有风颠和尚式的好人出现,多为民间大众做好事,办实事。由此看来,万民众口比帝王的金口玉言更为重要,更为普及,更加深入人心,也更加天长地久。

苦水川,玫瑰之乡的钟灵毓秀之地,出了一个渗金佛祖,这是所有苦水人的骄傲。而弘扬李佛文化精神,学习好人好事是苦水人和兰州人以及西北人的荣幸和义务。借花献佛,以李佛传奇故事为小记!

苦水,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关于苦水,最早的记忆是从李佛爷驱猪驮砖的故事开始的。

在苦水,凡是一提到李佛爷,童叟皆知。这是什么原因呢?追溯其源,就是两个字:情怀。在苦水的民间,能被尊称“佛爷”者,不仅是一个有思想的人,而且还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情怀的人。修行成佛,这是一般人都达不到的高度和境界,望尘莫及中只能望而却步。而李佛却用他的民间情怀,书写了传奇的一生。从断指出家,驱猪驮砖,支锅放饭,济贫扶危,惩恶扬善,圆寂成佛。这是一个心怀烈志、情系民间的行走思想姿势的努力靠拢。 

说句心里话,和李佛文化结缘,不得不先提一提我的家庭情况:我的祖父周文铎公,他从12岁起就开始在苦水的各大庙会奔波相走,目睹了许多民间的事,在他的骨子里十分信仰李佛。我的祖父又是一个善于讲李佛传奇故事的传承者,经常活跃在乡村讲述李佛故事。并且,我的祖父是苦水老调《采花》的老艺人,培养了我的三姑周爱忠,成为兰州民歌的传承人。至改革开放的1985年,祖父和祖母一起率先带领苦水街的民众在一片废墟上修建起了母子宫的李佛殿。成为修建母子宫的最早的功德主之一。其后,我的母亲周月忠也信仰李佛文化,在母子宫的各大节会上,都能经常见到她忙碌的身影。2014年,我因工作之便,用了半年的时间,主持负责了母子宫的全面修缮工作。不曾想,这一次,让我和李佛文化真正有了不解之缘。

一人一世界,一佛一菩提。经过这一次负责修缮母子宫的工作后,让我再一次对李佛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2015年,我有缘认识了永登县文化馆的祁重泰书记和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张北辰主任,我便积极参与开展李佛文化和苦水老调的申报工作,一时间,上永登,下兰州,便成了我的主要工作。经过努力,我申报的《苦水李佛传奇》和《苦水老调》相继申报成兰州市级非遗项目。我也成为了《苦水李佛传奇》的市级传承人,并成了苦水李佛传奇传习所的负责人。这两个荣誉是与两位领导的真心关怀是分不开的,他们是我成长中的学习老师和扶持贵人。此情此意,永难相忘记。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家乡人从来不敢心比天高,他们只希望能耕作而食,免于饥饿,将儿女养大,这是无数苦水农民朴实而可怜的“中国梦”。从古到今,耕作之余,苦水人会省吃俭用送子弟读书。子弟能取得举人、进士功名,做官发财,光宗耀祖,这是多数人不敢奢望的“奇迹”,多数人只是希望子弟能识字,能知礼,能不辱没祖辈,才是人间的正道。

作为这些人里面的幸运者,我在这不惑之年,一边读书一边耕田,居然和李佛文化结了缘,便壮大了胆子,编写出了这么一部《李佛传奇故事》。可是,与今日的乡村记忆,包括我的故乡玫瑰之乡——苦水,乡村的记忆和《李佛传奇故事》这本书的描写相比,已是沧海桑田之变了,即使和我这一代人童年的记忆相比,也面貌全非:故园凋零,传统丢失,文化沦陷,这是不争的事实。

我对此抱以不乐观的态度,父辈虽老子弟在,还会有一代代人延续生命,那么怎么去赓续传统呢?因为民间的生命力太强大了,民间的文化自生能力亦顽强无比,但也是不堪一击的。这也是我编写出版《李佛传奇故事》的目的,让读者了解李佛文化与李佛精神。同时,我希望“李佛精神”能向人们传递真、善、美,包括李佛视救助为生命的献身精神、坚守“爱源于生活”的精神、以及始终把民间大众作为父母的情怀精神。这些只是李佛文化精神的一部分,《李佛传奇故事》对于李佛精神的研究,仅仅只是一个开始。我希望有更多关于李佛研究的好文章期盼与读者见面。

《李佛传奇故事》共计五十章,另分写了八个李佛传奇故事的历史花絮回顾,总计十万字,其内容纵贯古今、横及百科,比较全面、客观地记述了李佛的一生。值此成书之际,我对一直关心和指导我学习成长的巨崇昭、苗介厚、缪树德、杨永爱、王俊、张惠源、张惠祥、张北辰、付胜、杨晓文、唐正光、张得义、缪文军、焦世礼、薛菊兰等老前辈和老师们,以及为李佛文化做过贡献的所有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回顾文稿,我还自感有许多不足之处。特别是因历史资料欠缺,致使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史事无法准确、详细记述其发生和发展过程。诸如此类,望读者共同建言,为李佛文化拾遗补阙提供线索,使今后的李佛文化更臻完善。

当然,明确了编写思路,只是选题时不能心中有数,许多细节,仍是在实际中逐步的。但我却常常被逼到捉襟见肘、难以自圆其说的窘境。这时,幸亏张北辰主任总能提出颇有见地的写作意见,使我拨云见日,柳暗花明。可以这么说,张北辰主任不但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称职的领导,也是《李佛传奇故事》很到位的编辑老师。“摸着石头过河”,这是一句古朴的民谚。一度寒暑,《李佛传奇故事》一路写来,可说就是对这句民谚的一种注释。为了写好这本书,我花大量时间阅读了《风颠禅师实行实录》这本流传于苦水的民间手抄本,还有苏裕民老师写的《李佛爷传奇》一书,并借鉴和汲取了苏裕民老师的民间纪实写作风格,最后我必须说明的是:这是一部绝非独力可以完成的书,在整书的编写过程中,不但得益于众多朋友们的支持,也得到了许多文化界同仁的帮助。

因为真正的民间文化,永远将面临严格的检验。值此之日,以渗金佛祖的名义,我有这个信心:让《李佛传奇故事》成为李佛出生地——永登县玫瑰之乡——苦水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编写好《李佛传奇故事》,是兰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社会各界热爱李佛文化的朋友们的厚望和要求,是苦水民间大众的共同心愿,可惜笔者学识有限,资料和编纂工作各方面存在欠缺,虽经努力,自知存在缺点错讹和纰漏,真诚地欢迎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苗汀:原名周厚澎,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苦水街人,现任永登县苦水母子宫管委会主任,苦水李佛传奇传习所负责人,苦水李佛文化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