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玫瑰文化 > 玫瑰典故

古代草原游牧民族之月氏

2024/7/30 14:22:27      点击:

月氏是我国古代民族之一。公元前2世纪中叶,分为大月氏和小月氏两支。大月氏逐步西迁,前往中亚阿姆河流域;小月氏仍留在甘肃省河西与青海省湟中一带。

早在商代,《伊尹朝献商书》中即已提及月氏。在《逸周书·王会解》中作禹氏,并云当时分布于周朝的正北方。《穆天子传》中作禹知,《山海经·海内东经》作月支。

《史记正义》引万震《南州志》说大月氏“人民赤白色”,似属于欧罗巴人种。研究中亚历史的学者普遍认为月氏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说一种塞克语或东伊朗方言。据古希腊斯特拉波《地理学》记载,从希腊人手中夺取阿姆河以南巴克特里亚的是西徐亚(斯基泰)游牧民中的阿西伊和吐火罗等部落。巴克特里亚即《史记·大宛列传》中的大夏,被西迁的大月氏人征服。所以,许多西方历史学家认为阿西伊和(或)吐火罗就是大月氏。

秦、汉之际,月氏分布在敦煌和祁连山之间,包括后来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县)、肃州(今甘肃省酒泉市)、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县)、沙州(今甘肃省敦煌市)等地。

月氏是游牧民族,《史记》云:“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从有关月氏西迁以后的记载中,可以想见其传统的畜牧业在西迁前已具备一定基础。据三国康泰的《吴时外国传》记载:外国称天下有三众,中国为人众,大秦为宝众,月氏为马众。东晋郭璞《山海经注》云:月氏国多好马;有大尾羊,即羬羊。《元中记》则十分夸张地形容大月氏“日及”牛的健壮说:今日取其肉,明日疮愈。

月氏原在匈奴之西,曾与匈奴多次发生冲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当时,月氏比匈奴强大。匈奴头曼单于遣太子冒顿至月氏作质子。头曼为了诱使月氏杀死冒顿,以便自己另立小儿子为太子,曾突然袭击月氏。前209年冒顿杀父自立为单于。约在前206年匈奴大破东胡以后,冒顿又向西击走月氏。时大部分月氏人从今甘肃省西部,进入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部。前176年(汉文帝四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告已派右贤王至西方寻找月氏,并予以击破;于是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26国均归附匈奴。当时乌孙尚在河西走廊西北部,楼兰在今新疆东部罗布泊至若羌一带,呼揭在阿尔泰山至斋桑泊之间。月氏则更向西撤,大概己抵达准噶尔盆地。公元前174年,匈奴老上单于继位。又西击月氏,杀月氏王,以其头为饮酒之器。月氏继续西迁至今伊犁河流域,进攻当地塞人,塞王率部南逃。此后,大月氏在伊犁河流域停留了10多年。这是月氏西迁的第一阶段,当时仍在中国疆域范围之内。

早先,大月氏尚在祁连、敦煌一带游牧时,曾攻杀乌孙王难兜靡。乌孙新生王子猎骄靡被匈奴单于收养。长大后,在匈奴帮助下,重新统领乌孙部众。在老上单于死(前161年)前不久,猎骄靡为报杀父之仇,率部西进,攻破大月氏。从此,乌孙留居伊犁河流域。大月氏则经大宛(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南下击败大夏(即位于阿姆河上游一带的希腊·巴克特里亚王国)。大夏降附于大月氏。大月氏建王廷于妫水(今阿姆河)北。这是月氏西迁的第二阶段,从此离开中国,立国于中亚。

后来,汉武帝准备联合月氏,东西夹击匈奴,于前139年(汉建元二年)派张骞出使大月氏进行联络。张骞在途中被匈奴俘获,扣留了10余年,前128年(汉元朔元年)才到达大月氏。当时,早先被匈奴所杀的月氏王之夫人为王。她既君临大夏,当地富饶安乐,离汉朝又遥远,因此不再考虑对匈奴进行报复。张骞不得要领而归。张骞出使虽未完成主要任务,但大月氏之行,开通了前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王朝同西北各民族的联系,为中国同中亚和西亚各国的友好往来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是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的。

约于公元1世纪上半叶,大月氏的贵霜翕侯创立贵霜王国,2世纪初成为横跨中亚和印度半岛西北部的大国。公元3世纪王国分裂,直到5世纪才亡于嚈哒。在它存在的数百年间,曾多次与中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中国历史上盛行的佛教,最初就是在东汉时由大月氏贵霜王国传入的。

大月氏的主体虽西迁阿姆河流域,但仍有一部分留在伊犁河一带,所以《汉书·西域传》载:“故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乌孙是现在哈萨克族三大部落之一,是大玉兹的主体部落,亦即在哈萨克的族源中也包含着一些大月氏的成分。

在大月氏西迁以后,月氏的另一支——小月氏仍留在中国西北,始终是中国的古代民族之一。

公元前121年(汉元狩二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取河西走廊,汉朝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小月氏归附于汉。史载:霍去病渡过居延水,到达小月氏地区,然后向祁连山进攻。当时小月氏在居延水(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附近)至祁连之间,即张掖、酒泉一带。

后来,有一部分小月氏人西迁至敦煌以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公元前88年(汉征和五年),羌族先零部的首领封煎等与匈奴通使,匈奴使者至小月氏传话给羌族。时小月氏西面的西域属于匈奴,南面的祁连山仍是羌族分布地区。前63年(汉元康三年)时,小月氏中的狼何部落分布在阳关(今甘肃省敦煌市西南南湖镇破城子)西南,离鄯善(今新疆若羌县一带)和敦煌不远。由于小月氏属汉管辖,汉朝曾调月氏人参加征战。前61年(汉神爵元年),汉宣帝下诏,命长水校尉、酒泉候等率领婼羌(分布于今新疆若羌县东南)和“月氏兵四千人”,准备进攻婼羌。

到东汉时,小月氏虽与羌为邻已二三百年,深受羌族影响,但仍称胡,不称羌,《后汉书·西羌传》称之为湟中月氏胡,另有一部分则称之为义从胡。时小月氏依附于汉县官,与汉族交错而居。有7个大部落,共有能参加战斗的青壮年男子9000多人,估计其总人口在3万以上。分布在湟中(今青海省湟水两岸)和令居(今甘肃省永登和古浪县)一带。北凉沮渠蒙逊(401—432年在位)时人阚駰在《十三州志》中说:“西平(郡治在今青海省西宁市)、张掖之间,大月氏之别小月氏之国。”所指的也是这一地区。另有几百户月氏人在张掖,号称义从胡。公元101年(汉永元十三年)秋。烧当羌犯塞,护羌校尉周鲔曾调“属国湟中月氏诸胡”参加战斗。

直到三国时,小月氏的一些部落西迁于今新疆南部边缘昆仑山北麓一带。《魏略·西戎传》载:“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羌西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数千里,有月氏余种葱茈羌、白马、黄牛羌,各有酋豪,北与诸国接,不知其道里广狭。”黄牛羌“南与白马羌邻”。时小月氏已进一步和羌族融合。再以后,小月氏人逐渐融合于羌族、汉族和邻近的其它民族之中,不再见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