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Contact
你的位置:首页 > 走进苦水 > 行业咨讯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带头人培训班在攀枝花举办

2019/12/3 16:59:06      点击:

近日,“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带头人培训班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举办,交流打造“一村一品”经验,明确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培育特色产品品牌的途径,讲解全国“一村一品”信息调查系统的管理运行。全国31个省(区、市)100余名学员参加培训。 

2019年,农业农村部新认定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442个,这是2011年以来的第九批示范村镇。9年来,已先后有2851个资源禀赋集中、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品牌效应明显的村镇被认定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为促进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据介绍,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推进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建设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助推产业扶贫。

“一村一品”典型案例经验


1

陕西省周至县

“一村一品”成就果业大县

陕西省周至县隶属西安市,南依秦岭,北濒渭水,襟山带河,素有“金周至”之美誉。近年来,在省市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周至县立足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一村一品,推动区域特色农业板块建设不断升级,初步形成了“一带四基地”农业产业化格局:“一带”即南部沿山优质杂果林带,“四基地”即以楼观、马召等镇为核心的中部优质猕猴桃基地,以青化、哑柏为核心区的苗木基地,以终南、富仁、尚村为核心区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和瘦肉型猪基地。截至目前,周至县共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6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15个,“一村一品”主导产业从业人数19.65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8%。


周至猕猴桃猕猴桃作为周至县立县产业,栽植面积达43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达32亿元,周至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和唯一的猕猴桃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周至猕猴桃也成为继苹果之后,陕西的又一张靓丽的果业名片。伴随着周至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的发展壮大,周至也成了西北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集散地和西安主要的蔬菜、肉类供应地。

2

  福建省社口镇

大力发展茶产业

社口镇位于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西北部,是中国名茶“坦洋工夫”红茶发源地,素有“闽东茶叶之乡”的美誉。社口镇2018年被批准创建农业产业强镇,2019年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特色产业为茶业,全镇现有茶园面积4.0095万亩,户均6.6亩,涉茶人员2万多人,是福安市茶叶主产区。现有茶叶加工企业及合作社78家,茶业全产业链产值90855.7万,农产品加工业产值76353.8万。


坦洋工夫茶

社口镇的优势在茶业,发展的方向也在茶业。将突出茶叶科技创新引领,发挥坦洋工夫品牌、产业基础和生态环境等优势,以福建省茶叶科学研究所为依托,产学研联合打造全国一流茶叶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流平台,以壮大茶产业集群与重塑坦洋工夫品牌为重点,积极培育和引进茶业龙头企业在社口镇建立茶园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茶科研文创、茶加工贸易、坦洋工夫文化产业”的三大茶产业园,着力构建茶科研培训、茶叶种植、茶叶精深加工、茶食茶具生产制造、商贸物流、文化创意、旅游观光于一体的茶产业链条,加快社口镇茶产业在科技创新、精深加工、市场开拓、品牌塑造等方面实现突破,打造在国内外享有美誉度和影响力的”一村一品”示范镇。规划形成“一谷两溪三园四区”的功能布局。一谷:福安坦洋工夫智慧茶谷;两溪:晓汾溪、西溪及其两侧绿地形成的滨溪生态休闲带;三园:茶科研文创园、茶加工贸易园、坦洋工夫文化产业园;四区:中心集镇服务区、文化旅游观光区、休闲养生度假区、生态宜居生活区。福安市委、市政府对社口镇农业产业发展工作高度重视,确定了以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为契机,带动茶业产业长期、深化、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方针,2018年以来,通过农业产业强镇示范项目建设带动,社口镇茶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茶产业链不断延伸,区域茶产业体系初步显现。3

甘肃省苦水镇

靠玫瑰走出产业脱贫路

苦水镇位于甘肃兰州市郊,永登县城东南部,苦水玫瑰是该镇的特色支柱产业,种植有2万亩。苦水镇也是国内最大的玫瑰产区,素有“中国玫瑰之乡”之称。近年来,全镇紧紧围绕玫瑰产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引领作用,以国家级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依托,以创新构建“双轮驱动7+5”发展模式为抓手,形成了以玫瑰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特色小镇”、“全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称号,今年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九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苦水玫瑰2018年,苦水镇“一村一品”示范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3560元,高于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走出了一条以“一村一品”为引领,带动玫瑰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新路子。目前,全镇贫困人员已从2013年的3699人下降到现在的40人,贫困发生率从11.83%下降到0.06%。

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社、产业大户的“领头雁”作用,多措并举加大对贫困户的帮扶力度,通过“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助力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鼓励引导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大户+贫困户”的模式,与贫困户签订农产品供销合同,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从而激发贫困户的种植积极性和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目前,全镇13家企业与12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收购合同。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分红带动的方式,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三年来对未脱贫的399户46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由全镇13家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进行入股分红带动,年收益率为8%,收益已按期足额兑现到户。同时,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优先聘用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其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障。两年来已有335名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就业,并得到专业技能培训最终脱贫。

4

河南省丁河镇

小香菇助推大产业

丁河镇位于河南省西峡县西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交汇带的八百里伏牛山腹地,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足,具有明显的立体小气候,是香菇生长的天然适生地。

二十世纪80年代就形成了全国最大的椴木香菇生产基地。90年代引进袋料香菇栽培法,并把以袋料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确定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为后期香菇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打下了一定基础。近年来,丁河镇充分发挥交通、区位、技术、市场等优势,以打造全县食用菌产业集群模范市场为目标,从发展保障、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管理等方面积极推进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香菇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香菇生产线

2019年,全镇年产袋料香菇近8000万袋,累计建成标准化香菇基地30余处,“一村一品”食用菌专业村29个,专业合作社32家。工厂化制棒企业15家,香菇加工出口企业6家,建成近200座总库容超2.5万吨的豫西南最大的保鲜冷库群,香菇产业已经形成了村村有标准化基地、户户有技术明白人的发展格局。全镇80%以上的农民从事香菇生产和经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香菇产业。真正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